文章來源: 四川省場道工程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 2024/04/19 19:52:02 點擊次數: 0 次
老黃牛,在中國人的心里,是勤勤懇懇、埋頭苦干實干家的化身,是忠于職守、任勞任怨的勞動者的典型,是耿直倔強,頑強拼搏的開拓者的旗幟。
從業33年來,測量工作一線的“老黃?!弊T修華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以堅定的步伐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在雪域高原上縱橫馳騁,在高山大川間負重攀登,在城市鄉村奔波測量,在無數次的測量工作中,用100%的測量合格率,定位著場道人“秉德從道 善建天下”的奮斗信念。
高原的難 水麻的險
練就堅韌不屈的善建者
1997年,譚修華首次參與雪域高原公路建設。時隔快三十年,譚修華仍能回想起年輕時參與高原公路建設的點點滴滴:晨起時看到被凍成“風干牛肉”狀的洗臉帕,在結滿冰塊的河道中匆匆洗澡擦拭身體……日常休息躺在狹小的帳篷中,聽著外面猛烈呼嘯的狂風,他可能從未想過這只是他在測量人生道路的開端,在高原,吹翻帳篷的狂風,摔下樓梯的昏迷也沒能壓倒他。
高原建設經歷,鍛造了一個堅韌不屈的譚修華。
這樣的品質,在水麻高速公路工程發揚光大。水麻工程,是當年華西集團承接的工作量最大、技術要求最高、施工條件最艱苦、工程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工程。
雨鞋是一年四季相伴的,衣褲是30%以上含水量的,寒風是可以吹到骨子里的,紫外線是可以把人烤成碳的,儀器是要拼命保護的,步數是爆表的,娛樂節目是沒有的……這是無數參與過水麻工程建設的善建者的共同回憶。
此外,地質條件尤為惡劣,暴雨沖刷、滑坡屢現,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測量工作,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然而,譚修華卻迎難而上,針對標段內地質條件差、易滑坡的特點,按季度定時復測,在每次施工測量的時候均對相鄰導線控制點進行復核,針對地勢險、橋墩高、邊坡高的特點,還專門成立了山體滑坡監測小分隊,定期對易塌滑地段進行監測,確保了橋、隧、路基的測量精度及施工安全。
整個工程歷時三年多時間,無一例測量責任事故,圓滿完成施工任務,獲得了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一致好評。
起早貪黑,登山越嶺
始終走在施工生產前列
翻開譚修華的履歷,2002年以來,他累計參與攀枝花機場、騰沖機場、凱里黃平機場、武漢天河機場、合肥機場等10個機場土石方及場道工程測量工作,以及多個公路、隧道工程測量。
工程未動,測量先行,測量人始終走在施工生產的前列,作為工程建設的先導性工作,測量工作始終是關鍵的第一步工作。測量就像工程的“眼睛”,只有量出更精準的數據,才能讓大國工程精準落成。
機場道面施工測量精度要求高,太陽的熱浪甚至會影響測量準度,只能在每日黎明前,或者太陽下山后進行測量,才能保證施工要求。
為此,他看過無數次驕陽升起,晨起朦朧的水汽打濕輕薄的衣衫;也曾握著水準儀,從夕陽下徒步走到臨設。他在許多項目都留下深深的足跡與難忘的回憶。
在成自瀘快速連接線項目,他曾幫忙挖淤泥清理池塘,也曾赤腳站在淤泥中測算方量;
在雅安蘆山鎮西山隧道項目,他曾在夜里的余震中驚起過,也曾在隧道里扛著儀器奔跑;
在貴州凱里黃平機場項目,他曾暫住在本地人的地下室中,生活在潮濕又陰冷的環境,被子和衣服濕潤得用手都能擰出水來;
在巫山神女峰機場,他跑過漫山遍野,日常行走3萬步以上,攀過險峻的山頭,跨過幽深的溶洞。
……
在參與的每一個工程,他就如一頭老黃牛,總是每天早早起床,清點測量設備和用具,白天與測量人員在測區一起作業,晚上則加班計算當日采集的測量數據。
在施測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他總是沖在前面,想辦法解決。其任職期內的已完工工程竣工交驗工程質量均符合設計及驗收標準要求,合格率為100%。
扎根一線,堅守一線
書寫最美,追夢華章
2022年9月27日,譚修華來到浙江麗水機場項目,一直工作至今。麗水機場土石方工程總填方量超1800萬立方米,最大填方高度85.7米,為華東地區第一高填方機場,施工風險和質量保證難度很大。
譚修華負責現場施工放線和高程控制,同時進行復核,在具體施測過程中,更是嚴格要求每次測量必須聯測兩個(組)以上的控制點,以便即使發現問題,也有從根源上消除產生較大誤差的可能,正是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使得土石方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他時刻保持謙虛、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目前,道面工程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譚修華在3萬多平方米的站坪里,每隔十米就測量一次高程,共測算400多個點位,以確保機場道面沉降在規范要求內。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測量工作有難有易,但工作態度須始終如一。譚修華是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技術,在工作期間,他曾多次帶新生或者工長現場學習,無私地分享人生閱歷與技術經驗,更將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傳承下去。
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測量工作占據了
譚修華人生的大部分時間,
成為他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一路上,山河為證,
始終堅持以精準測量為標準,
為每一個工程
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
“老黃?!本?。
文字 | 蘇格格 龔鑫璐 李勝
圖片|譚修華